您提出的“关于优化投诉平台管理的建议”已收悉,我们非常重视,现答复如下:
近年来,“寒山闻钟”论坛、12345热线等受理渠道作为群众与政府之间互通的重要途径,已广泛得到群众的认可,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,工单体量逐年大幅攀升。同时,群众对政府的期盼越来越高,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评价,成为衡量政府部门“为民执政”的重要指标之一,办理要求不断提标,办理难度随之增大,基层办理工单的压力有目共睹。
针对您提出的三项建议“建立申诉机制、建立终结机制、完善考核机制”,也是区中心多年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,区中心在完善机制、优化考核、基层减负等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:
一是完善机制。自2017年区联动中心(现综合指挥中心)成立以来,受理工单每年达百万计,从工单反映的诉求来看,绝大部分的市民诉求是正面的、合理的,但也不乏一些市民想借用平台的力量来达到自己一些不正当的目的。对此,区综合指挥中心在“不合理”诉求、重复诉求等源头把控方面多次向市级主管部门献策建言,也积极向市级反馈基层部门处办压力及难点,促成了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以上问题的重视和研究。2020年12月,市便民服务中心出台了《苏州市12345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》,明确受理范围与不受理范围,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一些无效诉求。
二是优化考核。区综合指挥中心结合群众关切问题、部门处置质态以及中心工作实际,每年都会对《苏州市便民服务工作考评管理办法》提出修改意见,并对苏州市考评办法中新增考核指标进行充分研究,进一步完善《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考评办法》。目前,对于群众反馈不满意的工单存在异议的,处办部门可提起申诉,经市或区级平台审核在当月考核中予以核减。针对不予受理事项、诉求集中事项,均可以通过申诉进行核减。
三是基层减负。中心成立至今,每月均组织分中心召开例会,畅通与基层的交流渠道。针对分中心反映的基层难点、堵点问题,区中心均逐一回应并给出解决措施。针对城市管理类工单重复性和类似性较高的特点,从便于部门处置问题的角度出发,由中心加强点位和路段梳理,汇总一天的工单受理情况,同类问题以一张工单交办,巡查上报同步参考。做好常规问题的梳理和预判,提高对热点敏感问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。针对平台受理到短期内热点爆发问题,如机构跑路、交房纠纷、劳资纠纷等,中心在发现苗头性问题时,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,获取统一答复口径,提高在线答复率,降低工单交办率。
另外,中心还有几点工作设想和思路,已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谏言:
一是准入门槛方面:建议实行分类实名制,咨询与建议类可以适当匿名,但针对投诉与举报类须进行实名认证,对于提出需要对个人信息保密的,处办部门可通过三方通话与投诉人进行联系,核实相关信息。
二是受理范围方面:目前绝大多数来源均未设置受理范围,应从市级甚至省级受理源头上,实行“一口受理”,受理标准形成统一,对于甄别为重复的、恶意的投诉可进行合并,予以礼节性回复,并不再进行二次回访。
三是法律法规方面:平台上不乏一些因法律法规缺失或衔接不到位而导致的投诉,因此作为掌握大数据的部门,应加强对问题的研判分析,及时形成相关报告,对政府决策建言献策,推动立法与法规的完善,畅通社会层面企业与个人共享诚信体系。
四是信息公开方面:一方面完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建设,对于合情合理合法的反映人信息予以加密保护,避免其遭到恶意报复;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个人诚信体系,经权威部门认定为恶意投诉的,将投诉人列入黑名单,并对社会予以公开公示,限制其使用公共资源,中断对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,达到震慑效果。
最后,感谢您对我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视,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、支持这项工作,并提出更多、更好的批评和建议。